在繁华的上海滩,闸北区的街头巷尾,有两个看似平凡的身影,悄然融入了人潮。
他们不是普通的鱼贩,而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归国游子。
李明华轻轻碰了碰身旁叶海文的胳膊,低声说:“海文,前面就是周记茶庄了。”
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期待。
叶海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们此行,不仅仅是为了卖鱼,更是为了与地下党组织接头,传递重要的情报。
两人担着晒干的鱼,一步步向茶庄靠近。
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石板路,而是历史的转折点。
两人来到茶庄门口,随意找了个地方,便摆起摊来。
“卖鱼,小虾米……”两人开始吆喝。
“臭卖鱼的,你们卖的鱼太臭了。
我们是茶叶店,耽误了卖茶你们赔不起,赶快走!”
两人正喊着,里面出来一个伙计赶他们走。
“老板,我俩的鱼是从外海打回来的,你就行行好吧。”
李明华对伙计说。
“我管你是哪里打的,在我家门口卖就是不行。”
伙计不客气地回答。
李明华正要上去理论,这时一个带着日本口音的声音传来:“老乡,你们这里有没有活着的鱼?”
叶海文一听,这口音很熟悉,而且这也是接头暗号,于是回应道:“你好!
先生,活的海鲜保存不了,只有干鱼。”
“那算了,打扰了。”
带日本口音的男子说道。
“不过,如果先生想要的话,我可以去海里打来,送去你府里。”
叶海文接着说。
“真的吗?
要多少钱?”
日本口音的男子问。
“需要付一笔定金。”
叶海文回答。
“好的!
你跟我进来取钱。”
带日本口音的男子说完,转身进了茶庄,并让李明华和叶海文跟着进入。
周记茶庄分为内外两进,外面两间是临街的店铺,里面则是一个带着天井的院子。
当听到那带有日本口音的话语时,叶海文抬头看向这个日本人,发现这正是自己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班同学中久仁。
中久仁一双剑眉下,有着文人特有的深邃眼眸,此时也一脸兴奋地看着叶海文。
中久仁在前面引路,进了茶庄的内院,并告诉伙计让李明华和叶海文跟着进来。
“久仁君,感谢你能在我的祖国被军国主义侵略的时期,还能到上海帮中国人说话。”
叶海文感慨地说道。
“海文君,我也是农民的儿子,能深深体会劳苦大众被压迫的痛苦。
并且,我己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是同志。”
中久仁激动地回应。
“海文同志和明华同志,你们好,我是交通站负责人白鹤。
终于盼到你们了,上级一首在询问你们的回国情况。”
正在叶海文和中久仁交谈之际,一个带着浓厚苏北口音的中年人声音传来。
叶海文原本还激动了一下,以为终于可以和那位五号同志见面了,但结果是一位口音很像的新同志。
“白鹤同志,你好!”
“您好!
白鹤同志。”
叶海文和李明华纷纷与上海交通站的同志紧紧握手。
“海文同志、明华同志,咱们坐下来说。”
说罢,大家各自在院中找了个凳子坐下。
“海文同志,中久仁同志己经在此地等了你好几天了,这几天他都在接头的时间特意来此等你。”
白鹤率先开口。
“是的,党组织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务必要和你交接。”
叶海文很是诧异,不知道自己能有什么任务和中久仁有关系,还需要他天天来此等候。
“这是组织让我交给你的。”
中久仁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交给了叶海文。
信封上写着“绝密,叶海文同志亲启”的字样。
叶海文把信收好,中久仁见任务己完成,便起身先行离去。
在离开的时候,他拉着叶海文他们的手说:“胜利再见!”
虽然两人的友谊是在十几年后才真正结下,但此刻的相遇己足以铭记一生。
“明华兄,后会有期。”
仅仅七个字,却是叶海文送给这位革命同志最后的珍重。
这一别就是50余年,当两人都经历了战争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后,再次相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叶海文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孤胆英雄的路,但他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就这样短暂的聚首后,没有过多的寒暄,没有拖泥带水,前后不过5分钟,谁也不能了解谁的任务,将要去哪里,在“保密”二字的年前一切都显得都是多余的。
所以大家只能默默的分别,三个人将要去往三个方向,以后也会在不同的土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人生的轨迹像是被注定但不能被预测。
在离开周记茶庄,不久后,叶海文独自一人走向了一个地方“澡堂”,民国时期的澡堂有官堂:提供夜间住宿服务。
它们往往人气旺盛,成为市井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叶海文得到的任务就是去马当路上的富民大澡堂,洗澡。
走了很久,叶海文才来到富民大澡堂,叶海文好几天没洗了,也确实是该好好洗洗了。
按照白鹤说的,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储物柜,才发现一整套的西装衣服全部都准备好了的,而且还是自己的尺码。
叶海文简单的看了看确实没什么问题后,就去给自己清除污垢和疲劳去了。
叶海文在心里想着,组织上准备的十分充分,目前是自己这几天最舒坦的一刻,但是自己也没有放松,哪怕是这样的坦诚相对,他也是观察着所有人。
叶海文洗完后,找了个单间躺下,这时才拿出文件来看,并且再三确定周围的安全性。
只见这是一封用拉丁文写的信件:叶海文同志:您好!
我是……受……委托捐赠的……为……黄条……交于西川省委……经费原来是党的经费取款凭证,和具体任务的说明,上面要求利用交通站将这些金条带回西南地区用去党的经费。
具体的任务就两点,带钱,回家。
记好了如何回到成都的交通路线后,就决定去取出这笔巨款带回成都去。
但是足足有30条黄金,自己怎么保证万无一失的带回成都呢,这些可是爱国人士捐赠的,可不能搞丢了。
正想着,肚子开始咕咕叫了,看来肚皮是打鼓了,要去吃点东西了,叶海文穿上了放在储物柜的西装,就往大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