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里呜呜地哭……
那时候的农村常有许多要饭的,或是精神不正常的流浪者。一次,一个外地的流浪女在村里乞讨,多事之人就开始撺掇给她寻(xin)个家,于是把她带到张结巴的破窑里给他做媳妇。不知是生理有缺陷还是道德有底线,张结巴诚惶诚恐地拒绝了这桩好事儿。杨蛋儿听说后,连拖带拽把流浪女拉回自己的土坯房里据为己有。
这种事屡屡发生。印象中,杨蛋儿至少“捡”过五六个“媳妇”,有阵子甚至同时“收养”两个流浪女。这些女人经常光着身子坐在门口晒太阳,白花花的肉,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臊得绕路走,男人们则聚在门前不怀好意地开着腥荤的玩笑。杨蛋儿似乎很享受这种玩笑,每次都是满面红光。
村里的老人说,杨蛋儿这种孬货,死了是要下地狱的; 张结巴是好人,会上天堂。
20 多年前, 俩人相继死去。 张结巴走在前面, 病故;杨蛋儿走在后面,喝酒喝死的。因为都没家人,村委便安排几个年轻人在村头挖个坑,一人一张席子裹着草草埋了——生前风评不同,死后待遇一样。
两人的坟相距不足百米,两个小土堆遥相守望,证明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后来我离开小村外出求学、工作,关于村里的事情便成了故事。时隔20 多年再回忆起来,我对张结巴几乎没什么印象了,而对杨蛋儿的音容笑貌和生活的细节则历历在目。村里人也有同感,很多人甚至都不记得有张结巴这个人存在过。
美国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有一个著名的“死亡论”——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被这个世界的人遗忘才是。
于是我开始重新去审视两个人。几千年来,我们民族朴素的道德情感形成的价值观念,人就应该像张结巴一样自律且无害地活着,而如杨蛋儿般酒色放荡的活法,是一种不可饶恕罪孽。不知道是否如当年村里老人们所说,张结巴上了天堂,杨蛋儿下了地狱。但从“死亡论”来看,不修今生的杨蛋儿才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