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范蠡西施的女频言情小说《从楚国出发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刘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洞庭湖和楚国,是我生命中的两大元基因。我出生于楚地一个叫西来的地方。一九八八年我在章华镇教书,住在章华台遗址上,后来才知道,这座楚国离宫,楚灵王没来得及住,我却住了三年。这样说来,我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楚国原住民。与洞庭湖相连的南湖,是我现在的居所。我坐在面湖的书房里,书房里有一个阁楼,随意摆放着我的书籍,我的衣物,一把靠椅,一张实木桌子,几个从老家淘过来的明清瓷罐,一叠家谱,还有一把古剑。我就在这样的书房里,发呆或写诗,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我独自存在着,并常常让自己变得虚无。站在窗子前看湖,让自己的沉思映照寂静而旷远的湖水,让自己的内心也充满湖水的波纹。常常半夜醒来,推开窗,在巨大的月华之下,看自己能寻否找到“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
《从楚国出发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洞庭湖和楚国,是我生命中的两大元基因。 我出生于楚地一个叫西来的地方。一九八八年我在章华镇教书,住在章华台遗址上,后来才知道,这座楚国离宫,楚灵王没来得及住,我 却住了三年。这样说来,我应该是地地道道的楚国原住民。
与洞庭湖相连的南湖,是我现在的居所。我坐在面湖的书房里,书 房里有一个阁楼,随意摆放着我的书籍,我的衣物,一把靠椅,一张实 木桌子,几个从老家淘过来的明清瓷罐,一叠家谱,还有一把古剑。我 就在这样的书房里,发呆或写诗,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我独自存在 着,并常常让自己变得虚无。站在窗子前看湖,让自己的沉思映照寂静 而旷远的湖水,让自己的内心也充满湖水的波纹。
常常半夜醒来,推开窗,在巨大的月华之下,看自己能寻否找到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感觉,那个时刻,恍惚之间真 的看见李白泛舟南湖,南湖寂静的夜,让我一次又一次仿佛回到古代某 个朝代。很多年前古代的南湖是怎样的呢?南湖依然是南湖,只是现在 的南湖流淌着的已不是唐宋时的湖水了。
我相信我的祖先是由一群群才华横溢,灵魂高贵的人所组成。在我面前的湖面上,他们像皮影戏里的人物出场,带着自己的道具被戏剧 化。只要他们一出场,我就能辨别出“这一个”所代表的,哪怕他们面目模糊,轮廓并不清晰。他们的影子,构成一个个符号,那是一些带着他们祖先的遗传特质和自身气质的文化符号。 众多的符号,就像湖的波光闪烁。 符号只是一个空壳,硬壳里蜗居的是活体和活体的灵魂,是我们祖先一直以来在锲而不舍缔造的美学道德与信仰。在迄今为止的汉语语境 里,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应该是中华文化与文明的等量齐观,是中华 民族发展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历史总和。因此,在民族文化 无处不在的庞大无边的结构里,那些具有精神和观念属性的符号,无时 无刻不在撞击我们的感官与思想。与之相应的是,我们要准确地表现这 些符号,需要有高尚而忧患的灵魂,源源不断地灌注在那些符号里。
我所居住的南湖是洞庭湖的子湖,和众多的南湖同名,这也让我时 常生出一些混沌,就像湖面上经常会起雾,雾可以迷住你的眼,让你 只能猜测湖的面目,但无论你有多少种猜测,真实的南湖就在那里。 在我们最深的情感里,也需要严肃的思考。任何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化 传统,都将依赖于历史的记录与诠释,这也让我常常思考符号后面的东 西。翻动着这些诗页,看到的是服装,司空见惯的节气和景观,可透过 这些平常的意象,我们所看到的中国服装不只是服装,中国的艺术也不 只是艺术,那些中国独有的景观,也不再是自然的山水。我们应该具有 由民族历史传承而形成的共同的审美习惯,我尝试把大众的眼光变成自 己的眼光,或者说是自己的眼光变成大众的眼光。我想用中国特有的典 型的历史、服装、艺术、景致、节气和爱情等文化符号,搭建一个感受 中国的模板,以拼图的方式,表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景与情感。我在一个并不知名的湖岸,用诗行呈现一棵古老橘树巨大荫翳的同时,也毫无隐蔽地暴露它的缺陷和劣根,也许你因为敏锐的感应而有些沮丧,但更多的是欣喜和骄傲。 我是一个在洞庭湖边土生土长的人,而今又面南湖而居。湖是我生活的场所,成为我创作的环境和状态,也是我思想的状态。如果你也在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南湖,你会觉得南湖的历史是可以从自己开始的,过 往的一切被湖水洗刷而荡然无存,你的一颗心被插上翅膀,你开始飞临 南湖,一切都在你思想的俯视之中。这只是你这一刻的想法,当你停下 来,你依然会开始思考探究你所见过的南湖,它的过往,它最深的湖 底,思考探究你是否有力量可以横渡南湖甚至横渡洞庭,而不被湖水的 历史淹没。
写这些诗歌,我必须努力使自己眼目清明,心灵纯洁。这个诗集的 结构及所要表达的,以及表达的方式,我整整酝酿了20多年,直到我居 住在南湖之畔,啜饮着南湖的水,呼吸着南湖的空气,感觉到自己的情 绪就浸泡在南湖的寂寞里,而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从湖底里生长出来,湖 水从心里冒出来,在现实中流淌,尔后回流到内心里去。这种状态之 下,我才比较清醒地看清了行程,我的情感抒发和记录才开始上路。
我常常觉得艾蒿如一个素衣乡绅,还有菖蒲、芷和蕙兰,这些楚国 水乡的原住民,从楚辞里跑出来,聚在一起,像一些饥饿的无家可归的 人。它们有话要对我说,但当我靠近它们,它们欲言又止。我不仅想把 自己的诗歌朗诵给它们听,还想给它们朗诵卡夫卡的作品。在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里,最后一名饥饿艺术大师被人遗忘,饿死在铁笼里。 卡夫卡每每读到自己的这个作品,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卡夫卡是我们 这个时代的一个孤独的“饥饿艺术家”,在他所创造的想象与现实的世 界里,饥饿艺术家是一种怎样慑人心魄的隐喻啊。我选取的符号中,也有一些是充满“饥饿”的(比如《凤凰在笯》),将这些“饥饿”的符号关在铁笼里展示,能否把一些沉睡的东西唤醒? 现代和古代之间,南湖与洞庭湖用几万年的时间去观看、容纳、记载和沉思,而这已逝去的几万年,也就像我们被召集到南湖边,就南湖如何治理开会讨论的时间,短暂而丰富。在开会的时间里,有人在讲南 湖的历史,有人在讲治理的方案,有人心事重重,有人一脸轻松,有人 含含混混小声嘀咕着骂娘。当然,也有人什么都没做,只是坐着发呆。 治理南湖的会议也许很快就会结束,也许因议而不决而拖沓冗长无比。
但南湖就在那里,不管你在意不在意它,它依然蓄满深深的湖水。
2018年7月改写于南湖聆湖轩
诗剧《楚凤飞腾兮》之九
《晋书·穆帝纪》:
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二月,我们看见发光的飞鸟
在楚国的原野之上 一只一只,如流星闪过
那是
九只凤鸟太小
它们煽动小小的翅膀
飞翔的欲望,超越了他们的身体
只有它们自己能听懂
自己唧唧的声音
它们爱着楚国的山林和湖泊
一幅幸福知足的模样
在楚国出生的小凤鸟
远离尘嚣,细细的羽毛
可以温暖我们的视线和脸颊
看起来多么自由
它们让我想起最仁爱的目光
以及从先祖那里遗传获得的灵感
一群小凤鸟
已经习惯了楚国的方言和歌声
习惯了楚国植物的气息
请不要惊扰它们
它们并不胆小怕风怕雨
但小小的它们,一直躲着
腼腆地躲在楚国历史的深处
在我们想起楚国的时候
华丽的凤鸟,一只一只
朝我们轻快飞来
诗剧《楚凤飞腾兮》之三
《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
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悠然楚调,如绵绵细雨
打湿了凤鸟寂寞的羽毛
凤渴望一轮明月
一缕清风
这时候,凤遇见了宋玉
宋玉怀抱古琴
坐在楚国的山坡
一台红色的彩绘漆瑟上
二十六个不知疲倦的舞者
歌之咏之,舞之蹈之
他们捧一捧白雪
然后捧一捧阳春
将南音撒落一地
阳春和白雪,就这样
铺满了楚国的田野
油菜花黄了一茬
桑叶青了一茬
东家采桑的女子,躲在曲子里
像一个水灵音符
一个劲地张望
露水湿了她的头发和衣襟
她趴在墙头看宋玉弹琴
听宋玉唱高唐赋神女赋
听蓝色湖水,一漾一漾
滑过她白雪般莹洁的皮肤
她能感觉到杨柳依依的动容
并非空穴来风
旭日初升,开始照亮屋脊
万道霞光涌动在她的身体里
轻轻的音乐,变得多么璀璨炫目
果园里长着零星的野草
燕雀纷纷飞离
只有她的影子还是那么长
此刻,一只凤鸟
从宋玉指尖的琴弦上飞腾而出
高绝云霓
那种猝不及防
让她吃惊不已
那一刻
音乐华丽的羽毛让她晕眩
她怎么也走不出
歇满音乐和凤鸟的篱笆
那时,阳城和下蔡
已被东家女子,以及
宋玉的琴声所迷惑
楚国的春夏秋冬被彻底改变
只有,阳春与白雪
两个季节
诗剧《楚凤飞腾兮》之四
《庄子》:,戴圣婴仁, 右智左贤。
凤歇在牛角上
老子说骑牛没有什么寓意
灿灿闪亮
老聃的呼吸亦灿灿闪亮
一百零一岁的老聃
雪白的胡须,飘在
楚国虚无的风中,若有若无
老聃说孔子是凤
心想自己也应该是凤
没人知道凤从哪里来
也没人知道老聃从哪里来
老聃说,老子不是天下第一
老聃常常饿着肚子烹小鲜
他相信上善若水
老聃把自己长长的胡须漂在水里
这样的钓鱼方式
让他变得快乐
倦意迷离的凤鸟
歇在楚国的一棵李树上
等待八十一年,李树结了第一颗果子
一颗果子生出二颗果子,三颗果子
老聃对凤说果子是道
道亦是果子
凤看见老聃闷头不语
用道德经一言一言地裹住自己
五千言裹了几十年
最后,将自己裹成一枚蝉蛹
深埋在楚国的土壤里
等待来年的夏天
之前,我必须衣冠齐楚
用睢水和漳水洗净双手
然后,在郢都的光阴里打坐
楚国那些存在与不存在的奇异花瓣
都从天而降,雪花一样漫天飘落
谁为楚国造了那么多编钟
巨大的,有房子那么大
扬州路上的十里春烟
就在编钟里深锁着
击钟的人满袖闲云,心在云之外
这个时候,编钟被敲响
楚乐以太阳般的音质,俯瞰人间
那些音乐弥漫着楚地的青草味
从背后抱住我,渐渐占据我的身体
只一眨眼,日头无声坠向西去,黎明浮动
编钟一次次响起,轻叩我的肺腑
我在两种不同的声音里抽不出身来
井然有序的编钟,一排排
神态庄重,高贵而典雅
神祗一样,安放在地下宫殿
我想问这些喑哑千年的编钟
楚国人昏睡的时刻,你们有谁
曾大喝一声,哪怕是发出锈迹斑斑的声响
没有编钟的日子,尚钟的楚地人
整天沉浸在编钟悠扬的音效中,难以自拔
吾乡的学校,至今还挂着一些自制的钟
有的是一块钢板,一小截铁轨,一把锄头
我发蒙的西来学校,就建在古寺庙上
挂的是一个硕大的炮弹壳
用一把钝口的刀去敲,上下课的钟声
清脆而急促,让人心慌不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