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却依旧难以填饱肚子。
看着村民们面黄肌瘦、愁眉不展的模样,林凡决定将自己所学的现代农业知识运用起来,为这个贫困的小村落带来一丝生机。
他先是仔细观察了村民们使用的农具,发现其简陋且效率低下。
于是,林凡凭借记忆,设计出一种更为省力高效的犁具。
他亲自带领村民砍伐木材,打造零件,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组装和使用。
同时,为了解决灌溉难题,林凡又指导村民制作了便于提水灌溉的水车。
他耐心地向村民解释水车的工作原理,还组织村民齐心协力,在河边搭建起了水车。
此外,林凡想起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明朝已传入中国,但尚未大规模推广。
他不辞辛劳,四处打听这些作物种子的下落。
经过多方寻觅,终于在一位行脚商人手中购得一些红薯和玉米种子。
回到村里后,林凡挨家挨户地向村民传授种植方法,从选地、播种到施肥、灌溉,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讲解,还亲自下地示范。
几个月后,村里的农田迎来了令人惊喜的丰收。
红薯和玉米的产量远超以往种植的作物,村民们望着堆积如山的粮食,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对林凡感激涕零,纷纷将他视为救命恩人。
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不知为何染上重病,多方求医问药,却始终不见好转。
林凡听闻后,主动前去探望。
凭借现代医学常识,他仔细观察老者的症状,询问日常饮食和起居情况,判断老者是肠胃积热所致。
于是,林凡跑到村外的山林中,采来一些常见的草药,精心熬制成药汤,喂老者服用。
几日后,老者的病情竟奇迹般地渐渐好转。
此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村里传开,林凡的名声愈发响亮,很快传到了当地官员的耳中。
这位官员恰好患有多年的头痛顽疾,多方医治均不见效,整日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
听闻林凡的事迹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派人将林凡请到府上。
林凡见到官员后,先是详细询问了病情的发作规律、疼痛部位和伴随症状,又仔细为官员把脉诊断。
经过一番思考,林凡判断官员是因长期劳累和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