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卫生不用她打扫,更加干净,他们也时常帮她照顾老伴儿,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
“小李儿,你那对象是不是咱们上京人儿,我看他说话就是咱们这里的口音。”
曹大妈唠家常般好奇问道。
这对年轻人说是外地过来的,但那小王说话分明就是上京口音。
“额,他外婆家就是咱们上京的,小时候就在这里生活,一直到快上初中才回去。”
李青含糊编了个理由道。
荣钰的口音就是上京这里的,一个人的口音很难改变。
前世她在上京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因为前20年并不在这里,口音受影响并不是太大。
“啊?外婆家是咱们这的,你们怎么不投奔他们?也好有个帮手!”
曹大妈疑惑。
这对年轻人来的时候,她看出来了日子很有些艰难。
“他外婆外公没了,舅舅们都也分了家,各自一家,也不好打扰。”
李青含糊道。
“也是!”
曹大妈附和道。
树大分枝,孩子大分家。
就是兄弟姐妹如何,成家后各自一家,父母在还好,能聚拢到一块,父母没了,基本渐渐都淡了。
到了下一代很多,那就更淡了……
……
改造卫生间的事情商定后第三天就开工了。
荣钰上班果然是一两天上午快十点了,出去一趟晃悠一圈就回来了,基本没多少事。
不过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了一些书,还是英文版的,没事就坐在炕上喝茶看书,日子倒是悠闲。
他没事,改造卫生间的事情就他盯着。
他还专门从小卖部那边买了香烟,给干活的师傅时不时发上一两根儿,倒是有些入乡随俗乡里男当家人的架势。
李青看到饿了,有些愣怔。
这人似乎跟前世那个时候见到的人不一样。
不!确切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
即使是熟人过来看到,恐怕也不敢相信这位是曾经驰盛意气风发那位。
李青这几日还在早餐店那边帮忙,下午的发传页活动已经结束,结算后近100元钱。
将那些钱放到存钱包里,她又拿出来,查了一遍。
存钱包分两个一部分,一部分是荣钰给的,还有是她自己赚的。
每一笔花销,就是买菜钱,她都详细地记录在了一个厚皮笔记本上。
荣钰从外面进来的时候,看她正坐在炕上,趴在炕头上一笔笔记录今日的花销。
旁边一侧页上正写着马桶改造的花销,小王工资扣除12.5元,还有房租……
总之,一人一半,真是清晰!
她的字很娟秀,字面整洁。
他知道她识字,但猜测她的情况能上完初中就不错了。
但她那日在整理这个房间看到高中书籍,有两本是数学资料,她整理出来,空闲时间都会翻看,有时还在旧纸上验算那些题。
根据解题思路,荣钰看出她应该是上过高中的。
一个乡下丫头上过高中,竟然到那样的地方……
还有这个年头上了高中,竟然没有考大学……
他捐助过贫困地区的学校,能上高中者都是很优秀的,辍学率并不高,再怎么的,也会上完,就是考上个大专,如今的就业再差也是个公家单位。
她的经历定然是不一般的……
也是,能到那个地方工作,还能有正常的经历吗?
只是她一个乡下丫头从那个地方逃出来,竟然直接奔到上京!
根据他对乡下人的了解,很多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特别是一些偏远的,甚至上京怎么去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