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徐大民徐二龙,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发飙的芭蕉”,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了。”徐二龙暗想,他要把战线,转移到镇上。在村里收了这么一段时间的黄鳝,存量不多,他原本就想转移地方,没想到,居然被杨家兄弟给催着提前了。“明天,我们就不收了,转去镇上。”徐二龙提醒张金芳,又让小玲,帮着把钱给清理一番。这两天,收了水产公司的货款一共七百块,给伙食团那边的供货,零零总总加上来,有二百多,再加上,熊亚伟五十块钱的修车钱,还有卖凉水的几十......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巨著》精彩片段
这就是诚信经营带来的好处,别人就认准了这个招牌。
零零总总,今天家里一共收了两百斤左右的黄鳝。
“今天,大概也差不多这样了。”徐二龙暗想,他要把战线,转移到镇上。
在村里收了这么一段时间的黄鳝,存量不多,他原本就想转移地方,没想到,居然被杨家兄弟给催着提前了。
“明天,我们就不收了,转去镇上。”徐二龙提醒张金芳,又让小玲,帮着把钱给清理一番。
这两天,收了水产公司的货款一共七百块,给伙食团那边的供货,零零总总加上来,有二百多,再加上,熊亚伟五十块钱的修车钱,还有卖凉水的几十块钱。
一共收入差不多有一千块钱。
可是,昨天付了前期的黄鳝钱,将前面的几百块钱全部霍霍,现在剩下的,就只有手上今天领的这三百多块钱了。
今天,暂时不用结帐了,等把这些黄鳝全部供完,再结帐吧。
第二天,送货之后,村里彻底的没有几人送货过来。
大家都选择给杨利民几兄弟送货。
徐二龙不气不恼,干脆带着张金芳和小玲,转到镇上,在镇上大规模收购黄鳝。
前期收购时,就是靠着徐二龙先前打下的名头,还有萝卜儿认识的熟人,人家才送到这儿来。
另外那些不熟悉不认识的人,压根儿不相信。
没真金白银见着,谁送货来啊?谁知道是不是骗了就跑?
大家的警惕心,还是挺高。
“大家看着啊,现金收购,黄鳝送来,就直接可以领钱了,不用记账,不用担心收不到钱。”徐二龙带着大家吆喝。
他站在人群中,挥着自己手中厚厚一叠大团结:“说到做到,绝不假打。”
这一手交货,一手给钱的承诺,打动大家的心。
终于不用靠着鸡屁股银行攒零用钱了。
处于观望中的众人,调起了积极性,也纷纷回自己的村子,开始弄黄鳝。
“可是,你们生产队,杨利民他们是按一毛五收的呢。”有人当面质问徐二龙。
这是离徐二龙他们生产队近的生产队,消息灵通一点,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徐二龙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大婶。”他笑着道:“我可是现金,你是感觉直接拿着现金,就能去买东西好,还是等着记账,等着过一段时间来领好?”
唉,大婶纠结。
这现金给着是挺爽,可那边价格高。
“管他呢,先卖了再说,我还想趁今天赶集,换点钱买肉吃呢。”
“反正地里的黄鳝那么多,不如先能换点钱再说,万一过两天,田里没黄鳝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世上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他们没耐心,去等以后不确定的好处。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交了黄鳝,领着现金走路。
在这些人的刺激下,别的还想观望的人,也沉不住气了,选择了能拿现金的交易。
喻平、缺牙齿负责称秤,徐二龙、小玲负责付钱。
好家伙,这一天,他就收了三千多斤,三百多块钱的现金,如流水一般的哗哗数出去。
可大家都不在乎,干劲十足,对于前景充满信心。
****
杨利民几兄弟,这一天,足足收了两千多斤。
一斤成本价是一毛五,卖出去,可以卖三四毛,一斤,可以赚一半多。
这两千多斤卖出去,那可以赚几百块呢。
几兄弟睡在床上,激动得几乎睡不着,畅想着未来。
“我要有钱了,我一定要去下馆子。”
徐二龙醒了,卷好篾席,牵着徐小玲往家走。
吃肉的时候,徐小玲特别开心。
没分家的时候,她根本就吃不上肉,有时候吵着吃肉,还挨了打。
“分家真好。”徐小玲扒拉着肉片,小嘴塞得鼓鼓的。
吃肉不用看人眼色。
“当然好。”徐二龙好笑的,往张金芳的碗中,挟了几块肉片:“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徐二龙吃过晚饭后,又去河边溜达,要搞一只甲鱼。
可惜今晚运气不好,守了一晚,没钓上来甲鱼。
看着天色渐亮,日头渐升,他只能收拾东西往回走。
绕过这河岸,却见得同村的黄小刚,带着他妹子黄小霞在河边溜哒,看样子运气不错,居然搞着一只甲鱼。
这两娃,也是苦命,前几年爸刚去世,今年妈又去世,就黄小刚一个十三岁的男娃,带着七岁的妹妹过日子。
纯粹靠整个生产队的人东施舍一把西施舍一点过日子。
好像,以后,他干上了盗窃,他妹妹,南下当了发廊妹?
徐二龙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站在路前,站到两个小家伙面前。
七岁的黄小霞,顶着一头焦黄的头发,吓得往黄小刚身后缩。
徐二龙虽然不是混子,但强壮威武是整个生产队有名的,往路口一站,自然吓着小姑娘。
黄小刚胆大一点,硬着头皮叫了一声:“二哥,这么早呢。”
“你也早啊。小刚,把你的甲鱼卖给我行不行?。”徐二龙说,想了想,补充道:“一斤肉,十斤米换?”
黄小刚听着肉,一下就馋了,马上将手中的甲鱼递过来:“二哥,你可不能诓我。”
徐二哥接过甲鱼:“放心,我肯定不会诓你。晚上我回来,就把东西给你。”
他提着甲鱼,急冲冲的向着常化厂赶。
在厂区门口,又被拦了下来。
“找谁呢?”
“找李援朝。”徐二龙从容淡定回答。
昨天可以说是蒙的,今天,他可是真的有目标。
“哪个李援朝?”对方打量着徐二龙,不放心继续盘问。
毕竟今天的徐二龙没的换衣服,穿着这年头农村青年常穿的蓝色工字背心,跟厂区进进出出的工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他手上又提着甲鱼,腰间又挎着鱼篓子,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农民,脚腿子上的泥点都没擦干。
“厂广播站的李援朝,我家远房亲戚,现在他妈生病在住院,让我捎点东西来。”徐二龙回答。
这一番问话没有问题,门卫想了想,挑不出任何问题,皱着眉,挥挥手示意他进去。
徐二龙提着甲鱼,依着原路,往厂区医院赶。
“啊啊啊……好痛……”前面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徐二龙一张望,就见得一个老太婆,抱着一个小男孩,从楼道跌跌撞撞出来。
小男孩有六七岁的年龄,额上似乎被什么锐物戳伤,鲜血一股股的往外冒。
而抱着她的老太婆,六七十岁的人了,身材瘦小,根本就抱不动他,说是抱,不如说是拽。
“让我来。”徐二龙看不过眼,上前几步,从老太婆才中轻松接过那个小男孩:“是送医院吗?”
“对。”老太婆也是吓坏了:“怎么会这样,我都没想到,他会戳到玻璃上……”
徐二龙抱着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向着医院赶。
轻车熟路,很快就把小男孩给送到厂区医院急救室,看着小男孩被推进去急救,他才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老太婆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跟过来,一个劲的自责抱怨。
不多一会儿,这男孩子的父母得到消息,也急急忙忙赶到急救室。
“小虎怎么样了?”
“小虎出什么事了?”
老太婆语无伦次的解释,反正就是孩子淘气,戳玻璃上了。
“多亏这小伙子,帮着把人送医院来。”老太婆夸着徐二龙。
这年头,没有讹人这一说法。
再说,都是厂区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熟人。
老太婆下意识的,把在厂区出现的人,当作是厂里的职工了。
“谢谢你啊,这位同志。”那个矮胖矮胖的男子,跟徐二龙握了握手:“你是哪个车间的?”
徐二龙客气的跟他客套一下:“我不是,我就是来走亲戚的。”
这一握手,徐二龙反应过来:“我的甲鱼呢?”
“什么甲鱼?”
徐二龙给搞懵了。
刚才急着送孩子来医院,他居然连甲鱼丢在哪儿都不知道。
“我得找我的甲鱼去。”徐二龙没有再客气,转身向外走。
那是他今天的指望。
还好,在刚才路过的花台边,他看见了他的那只甲鱼,还在路边努力的爬,几个孩子在旁边看稀奇,鱼篓子也在一边。
徐二龙上前一步,将甲鱼提起来,快步返回医院住院部。
按着昨天的约定,徐二龙找着了那位要买甲鱼的老爷子。
“嘘……”老头子跟他打个眼神。
徐二龙心知肚明。
老爷子不想让那个老奶奶知晓买甲鱼这事呢,老奶奶舍不得钱,只能瞒着她。
徐二龙站在外面,等老爷子把老奶奶安抚好。
“小伙子,这里面,全部装的是黄鳝?”老爷子过来,指着徐二龙腰间的鱼篓子问。
“对,你看看,个顶个的大。”徐二龙把鱼篓子上面的盖子揭开,给老爷子看了看。
看着里面滑叽叽粘呼呼的黄鳝,老爷子下意识的避开眼,嗯,有点恶心。
“小伙子,你这个,能不能帮着处理了?”老爷子问。
徐二龙苦笑,这卖点土产品,还得搞好售后加工?
唉,帮就帮吧,谁让自己还指望着这一笔呢。
徐二龙跟着老爷子,一路折回厂家属区。
一排一排的筒子楼,象鸽子笼,掩在四周的高大树荫下。
徐二龙跟着老爷子,回了他们的住处。
帮着把黄鳝搁进水桶,又把水桶拎到走廊上,接水笼头的水。
一抬眼,就见得之前医院的两口子,背着孩子回来了。
“同志,你住这儿?”对方很意外。
“你们认识?”李大爷拿着盆出来。
“唉,说来也是惭愧,孩子淘气,被玻璃戳伤了,刚才全靠这位同志帮着把孩子送到医院。”对方连声感谢,问着李大爷:“这是你们家亲戚?”
徐二龙拦住他,一拳击到他的脸上:“徐大民,你个猪狗不如的东西,家里供你读书,欠了一屁股债,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居然跑这儿来看电影?我今天替奶奶教训教训你,什么败家玩意儿?”
徐大民文质彬彬,身体单薄,一拳被击倒在地。
徐二龙再度狠狠揍上几拳:“你个不孝子孙,不懂尊老爱幼,不懂体贴父母,不知礼仪廉耻……读书是读到狗肚子去了?拿着全家的血汗钱,跑外面来潇洒?”
徐大民抱头,被揍也不敢喊叫。
他怀疑,徐二龙识破他跟周娅之间的这点事,否则,怎么骂他不知礼仪廉耻。
可偏偏,徐二龙这事提也不提一嘴,教训他,只是教训他这么一个败家子,嫌他出来花了钱。
周娅远远站在街角,看着这边徐二龙狂揍徐大民,急得跺脚。
可她不敢上前,否则,真坐实她跟徐大民有奸情。
徐二龙痛快出了一口气,神清气爽,拍拍手,对徐大民冷笑:“今天替奶奶教训你,你好好反省反省,别再当吸血虫,扒着全家吸血,再有下次,我捆了你回去见人。”
徐大民捂着嘴角,憋着气,不敢吭声。
谁让刚才嘴瓢,说是来看电影,被徐二龙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他连反驳都无理由。
徐二龙心情好,在县城再闲逛了一圈,然后,提了两块肉,十斤米带回家。
留了一斤肉给家里,他提着另一斤肉,再加十斤米,去了黄小刚家。
答应的事,就得办到。
黄小刚兄妹俩,住在生产队的养猪场,跟村里其它人,都有一段距离。
这会儿,黄小刚把几个红苕埋在柴火堆中,等着火势旺起来,又把抓来的黄鳝丢进去。
这是最简单原始的做法,不用油不用盐,地地道道的火烧黄鳝,那年头的人,几乎都吃过。
现在黄小刚兄妹俩,就拿这个当晚饭
徐二龙走进猪场半搭屋子,就见得黄小霞啃着火烧黄鳝,小嘴小脸全是黑呼呼的。
“二哥,你来了?”黄小刚惊诧的看着徐二龙。
徐二龙好笑,丢下手中的袋子:“给,这里有一斤肉,另外还有十斤大米,可以省着吃几顿。”
黄小刚看着布袋子,挺激动。
村里的人,也时常接济他们两兄妹一下,不过就是给点红苕、洋芋之类的,现在能吃上大米,还是头一遭。
“二哥,你真好。”黄小刚露出谄媚的神情。
徐二龙给整无语。
黄小刚黄小霞两兄妹,急着去生火煮饭,许久没动过铁锅煮东西了,铁锅上锈迹斑斑。
徐二龙看不过眼,帮着把大铁锅搬到院子,让黄小刚拿砂石来把铁锈打磨一番。
“黄小刚,如果每天让你弄五十斤黄鳝,没问题吧?”徐二龙问他。
(那年头,田间地头的黄鳝一抓一大把,经过那个年代的人,自然会清楚。)
这年头,没有化学污染,田间地头黄鳝一抓一大把,象他这样的孩子,大半天搞个五十斤,没问题。
“没问题。”黄小刚撅着屁股,拿着砂石打磨着铁锅上的铁锈:“二哥,你拿这么多的黄鳝做什么?”
“我做什么,你不用管,天天记得给我弄五十斤黄鳝就行。”徐二龙问他。
“你要搞投机倒把吗?”黄小刚警惕问。
徐二龙不答,不承认,也不否认。
黄小刚凑近,小声道:“这个很危险的,去年,我小舅就被抓了。”
怕徐二龙不相信,他补充道:“真的,我前阵子实在穷得慌,也弄了些黄鳝鱼鳅去城里卖,结果被人追着跑了几条街,黄鳝鱼鳅都没了,草鞋也跑脱了。”
徐二龙相信他说的实话。
他拍拍黄小刚的肩:“别的事,你不用管,你只管天天给我搞黄鳝,一天至少五十斤,我就按斤数收黄鳝,一毛钱一斤这样。你愿意不?”
一来,是可怜这两兄妹年幼,父母双亡,给点他们事情做。
二来,黄小刚确实是弄这些的一把好手。
十二三岁的年龄,又黑又瘦,像个猴一样,又不会种庄稼,整天只能带着妹妹田野里四处走,捉鱼掏鸟抓蛇啥啥的特别在行。
“真有这么好的事?”黄小刚喜坏了,这不相当于给他找个活干吗?
“这也是先这么一说,能维持多久,我也说不清。”徐二龙说。
黄小刚瘦小,但不是笨蛋,稍稍思考,他问着徐二龙:“二哥,我知道,你也是为我们好,同情可怜我们,想拉一下我。你放心,哪怕你不给钱,我也把事情给你办好,不就是五十斤黄鳝嘛。”
“钱肯定是要给的。”徐二龙做不出欺诈小孩子这种事。
再说,他还真没把这点小钱看在眼中。
但要给太多,又不值了,他现在还得抓紧时间搞钱,原始资金的第一笔,总是困难。
“那就这么说好,每天给我弄五十斤黄鳝,如果你一天抓不到这么多,可以让村里其它的孩子帮着抓。”徐二龙再从口袋中,掏出一袋子水果糖:“跟他们说,想换糖吃也行。”
黄小霞舔着嘴,两只眼亮晶晶的,看着那糖果直流口水:“我,我也能抓黄鳝。”
“随便,总之,我每天都要50斤,你想办法凑齐。”徐二龙说。
捉黄鳝这事,交给别人后,徐二龙不用熬夜,能彻底的睡个好觉。
梦中,他梦见了温叶,那个有着风情妩媚眼神的女子,神情温温淡淡的注视着他,纵是一言不发,却能包容平复他内心所有的创伤。
徐二龙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睁眼到天明。
上一世,他跟温叶初遇,已经是人到中年后。
如果,这一世,提前去找她,人生际遇已经改变,别的会不会变?
徐二龙无法确定,暂时也不着急去找她了。
黄小刚带着黄小霞,折腾一晚,抓了一大袋的黄鳝回来。
没有称,也不知道够不够。
徐二龙检查了一下,这些黄鳝,一条条跟手指一样粗,全天然野生的。
可惜没有多的调料,否则,做个火爆鳝段,别提多香。
将一些明显太小,或者要死了的黄鳝挑出来。
剩下的,徐二龙提在手中,试了试份量,估计差不多有个五六十斤。
“我带走了,晚点回来,我给钱你。”
“二哥,今天我还想吃肉,能给肉吗?”黄小刚舔着唇问。
这个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兄妹,对于吃的,比对钱还看重,想着昨天吃过的肥肉,他咽了咽口水。
“行。”徐二龙答应。
徐二龙用渔篓子,分装成好几个篓子,再用扁担挑着,挑到化工厂。
看门的门卫看着他,直接无语了。
初初见他,就感觉这小子在憋什么大招。
现在看吧,真的放大招了,从最初提着一条甲鱼进去看亲戚,现在光明正大的挑着一大筐东西去伙食团。
徐二龙打断她的忆苦思甜:“奶,眼光要往前看,以前,大家还是吃大锅伙,吃集体食堂呢,现在,还是兴包产到户了……”
徐老太被噎得不知道如何接话。
“二龙,我不知道你今天怎么了,非要分家,听哥一句劝,奶奶年纪大了,你顺着她一点,别把她气得三长两短。”徐大民劝说。
徐二龙道:“嗯,你说话好听,你多说点,劝奶把这个家分了吧。否则气晕了,进医院又要花钱,家里已经欠了这么多的债,不可能再欠。”
“你个混账东西,这是咒你奶奶死?”徐冬生骂他:“你给我滚。”
徐老太气得不轻,挥着手叫道:“对,让他滚,分家没门,这个家,全是我挣的,他一根烧火柴也别想拿走。”
吵吵闹闹声中,分家这事,总算确定下来。
徐小玲怯怯站到徐二龙的旁边,拉着他衣襟:“哥,我跟你走。”
徐二龙伸手揉揉她头顶:“你当然跟着我。”
徐冬生瞪着张金芳:“这逆子,死活要分家,以后,你不许接济他,等他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才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张金芳同样怯怯的垂着头。
这边,是自己的一对儿女,那边,是徐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自己的男人。
硬着头皮,她憋出一句:“我,我跟着我儿子过。”
“什么?”徐老太、徐冬生双双吃了一惊。
“你说什么?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当初我好心把你收养,你就这样来报答我?跟着起哄要分家?存心想气死我?”徐老太质问。
张金芳咬着唇,低着头:“妈,我知道我不对,可二龙和小玲,是我儿女,我不能不管他们,你就当我对不起你好了。”
徐冬生双眼喷火。
这女人,一惯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今天居然敢唱反调。
“张金芳,你要跟着他们闹?你是不想跟我过日子了?”徐冬生喝问。
张金芳哪怕全身在发抖,可一直硬着头皮站在那儿,不退不让。
这是铁了心,要跟自己的儿女在一起。
****
徐二龙母子三人,住进了生产队的保管室。
保管室挺宽敞,以前是生产队里保管各种工具农具的地方,现在,那些生产资料分给社员后,这屋子暂时空了出来。
当然,不是无条件的给你住,毕竟,这是队里东西,不可能让你白白占便宜。
“二哥,以后,我们就住这儿了吗?”徐小玲提着小包袱,这里面,就是全部家当。
“嗯,暂时住两天,相信二哥,以后,一定会让你住上大房子,要啥有啥。”徐二龙说。
徐小玲点点头。
小丫头长着一张秀气的鹅蛋脸,柳眉弯弯,眼睛又大又黑,象山里九月雨水洗涮过的葡萄,两颊带着小酒窝,一笑起来,甜蜜蜜的。
其实他们俩兄妹,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尴尬,在孙辈中,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无形中,就被人忽视。
特别是徐小玲,是个丫头片子,更是没啥存在感。
现在能跟着二哥出来,她内心深处,有些小踊跃。
张金芳是另外的心情。
她对于分家单过,并不是很憧憬。
年轻时,想分家,现在儿女都大了,再来分家,她反而有些不大习惯。
她打量了一个保管室。
这么久无人住,保管室破败不堪,墙角落,全是 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大的蜘蛛,比麻将块还大。
张金芳找了长棍子,开始打扫那些蜘蛛网,徐小玲帮忙,开始扫地。
徐二龙从邻居喻平家里,借来水桶,出去挑水。
保管室里简陋,但还勉强算有一个木板床,以前保管员休息的地方,也可供人睡觉。
三人一起动手,忙碌半响,总算把保管室收拾妥当,勉强可以住人。
平素跟徐二龙交好的几个小伙子,听说徐二龙分家出来单过,都摸了过来。
大家一人给他凑点生活用品,勉强能在这儿生活下去。
徐二龙让小玲烧火煮红苕,当作晚餐。
“二哥,削两个红苕,多加一点水煮就好了。”小玲说。
“把苞米碎加上吧,否则吃不饱。”
“可得节约,我们就这么一点口粮。”
徐二龙好笑,心下却心酸,妹妹小小年纪,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可惜,前世她去世太早,至到死前,都没吃上一顿饱饭。
“放心,二哥不会让你饿着,你只管敞开肚子吃。”
吃东西的功夫,徐二龙默默想着心思。
第一步分家,目标达成,以后,不会再让幺房扒着自己一家吸血。
第二步,得想办法快速挣钱。
饭后,张金芳洗碗收拾东西,徐二龙带着徐小玲去田间。
这季节,正是黄鳝鱼鳅最肥美的季节,徐二龙拿着工具,带着徐小玲深一脚浅一脚踩在地上。
“二哥,这儿有一条。”徐小玲指着地上的黄鳝洞口,跟徐二龙比划。
徐二龙瞄准,屈起两指如钳,钳住黄鳝,滑溜溜的黄鳝就被丢进鱼篓之中。
“这儿也有呢。”
没多久,就捉了满满一鱼篓的黄鳝。
示意小玲先回去睡觉,徐二龙去了河边,准备碰碰运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乡下孩子,下河捉鱼捞虾、爬树掏鸟捉蛇这些全是基本操作。
经过一晚操劳,徐二龙收获不错。
除了常见的草鱼、鲤鱼外,还有一只甲鱼。
这年头的野生甲鱼,可是好东西啊。
以前,这些东西,拿回家,全家一起吃了。
甚至,还特意要把最好的一点,留给徐大民,怕他读书辛苦费脑子。
现在么,呵呵……
徐二龙看着不多的几条鱼,拿草绳穿了腮,拎成一串,又把甲鱼单独穿上草绳吊着。
然后,他把水笼子重新放下水去,上面系着绳,又把绳子埋进土里,让人一眼看不出来。
到时候回来,只需要把笼子收上来就好,如果运气好,里面还会网着些鱼。
徐二龙提着东西,急急向着城里赶,这甲鱼,他要拿去换钱。
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常规的路边市场,而是另辟奇径。
这重量,不是小数目,理想中,当然是小货车拉。
可这年头,连个拖拉机都少见,哪有小货车。
温叶怀念自己以往开过的五菱宏光,那才是国货之光啊。
温叶点着火把,从田坎上穿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现在他的身边,就是此起彼伏的蛙叫声
不时有青蛙,从他的脚边蹦过。
温叶打着火把,走到骑鞍二队蒋光文家。
整个公社,就只有蒋光文家有板车。
简单的木板车,下面安着两个车轱辘,平时拉粮食拉稻草之类的,还是挺方便。
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就来蒋光文家借,给点豆子、玉米之类的,当作报酬。
温叶之前,就来找蒋光文,跟他提过这事,打算借用一下板车。
“你要的时候,说一声就行。”当时蒋光文一句话答应下来。
此刻蒋光文躺在凉床上,坐在房前的空坝上歇凉,不时摇着手中的蒲扇拍打着蚊子。
看着有火把光点移动,蒋光文坐直身子。
“蒋大叔。”温叶招呼一声。
“二龙啊。”蒋光文说:“来,过来歇凉。”
温叶走近,将手中的火把搁在地上,再戳了戳,戳灭上面的火苗,不见一点火星后,他才搁在一边。
将口袋中的大前门掏出来,给蒋光文递上一支。
“大前门?”蒋光文微眯了眼。
温叶凑上前,划着洋火,帮蒋光文点上烟,又晃晃火柴,把火熄灭掉,丢在一边。
“这天气热。”
“是啊,热得睡不着。躺在这儿,好歹有股凉风。”蒋光文回答。
温叶暗笑,这才哪儿到哪儿?
估摸着这天气,也就三十六七度。
相比后世,他们这儿的气温,一度冲上45度,创了全国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蒋大叔,我想借用一下这个板车,明天早上拉东西去城里。”温叶把话题扯到板车上。
“行,明天什么时候要,我让蒋军给你拉来。”蒋光文回答。
“五点左右吧,如果蒋军能帮着一块儿拉车送货更好,工钱少不了他的。”
温叶寻摸,如果蒋军帮着拉板车,也给蒋军两块钱,算是人力费和借车的费用。
“乡里乡亲的,说什么工钱不工钱。”蒋光文客气。
可别人客气,温叶不能就这么理所当然。
他笑道:“蒋大叔能借板车,已经是帮了大忙,我不是这么不识好歹的人。”
“那就这么说定,四点半,我让他给你拉过来。”蒋光文说着,打了一个呵欠。
温叶识相的道:“那蒋大叔,这事麻烦你们上心了,我先走了,明早上见。”
温叶前脚走了没多久,蒋军就在外面野了回来。
“那是谁?”蒋军看着远去的火把点。
“温叶,对了,我跟你说,明早,他要借板车,你帮着把板车给拉到公路上。”蒋光文叮嘱蒋军。
“为什么要借他?”蒋军回答,带着几许的情绪。
“你这孩子,为什么不借?人家早就跟我说好了。”蒋光文说:“而且,又不是白借。”
他这板车,借出去,总能收点钱回来,再不济,也能收一些吃的。
蒋军稍稍思索,笑着答应:“好,明早我给他拉去。”
****
温叶整晚没有睡得很实,心中挂着事,担心睡过头。
没有钟,也没手表,只能看天色,听着村里的鸡鸣声来判断时间。
第一声鸡鸣声响起,温叶摸着黑,从凉床上起来。
他这一动,屋子里,张金芳也起床。
显然,她跟温叶一样,睡得并不踏实,心里挂着事。
温叶推一推旁边睡着的缺牙齿和喻平,示意他们起床。
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