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景李长江的现代都市小说《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热门小说》,由网络作家“三层肚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主角李景李长江,是小说写手“三层肚腩”所写。精彩内容:不过这些小叔公是知道的,李长江是看见小叔公作揖也跟着行礼。孟县令摆手,“不必多礼”孟县令本就不是什么摆架子的官员,说完接着拿袖口擦了擦眼泪,啊,真是困,李秋民这厮,不知道打扰人清梦天打雷劈吗?何况他昨天通宵刚用完膳躺下,要命了,他最好是有重要的事,不然过两天的粮税事务,就多干点活了。李秋民不知道县令想什么,不然他可以等铁片打好再叫县令的,“大人,这是......
《出身农户,他要靠科举上朝为官热门小说》精彩片段
李师爷:“你放心,衙门不会亏待你的,待县令看了碾谷机征用后,老夫给县令进言,给你赏赐银钱”
李意卿挑了挑眉,意外之喜啊。
“不过,这铁片的事你得跟着去县衙”
一伙人除了走到晒谷厂把碾谷机装上,因为马车装不下,李意卿的大伯公,也就是小叔公的大哥李胜拿了牛车装了碾谷机,大伯公乃是大瑞村的村长,一听要用牛车,连忙把牛车拉过来,连一会儿要去拉割好的稻子都不管了。
李意卿看着他爹跟着坐上马车就回去了,因为碾谷机被拉走,他大伯简直丧心病狂,还想要他去帮忙打稻谷,李意卿趁机就跑了。
刚出路口没多久碰到从县城回来的李长哲,大家商量了一下小叔公家的牛车给李胜回去拉稻谷,李长哲拉着碾谷机的牛车到县城,因为有牛车慢了点,到县城的时候已是一个时辰后,李长哲跟着马夫从侧门把碾谷机拉进衙门,这会儿县衙主事的人都下班了,就值班的衙役在。
车夫和李长哲把牛车上的碾谷机搬了下来,闲聊没多久,李长哲打算先把牛车拉回去了,毕竟晚点他爹和长江可是有马车回去的,地里还有很多活,今天已经耽误了不少。
碾谷机一放好李师爷就迫不及待地叫衙役去县衙的后院把还在午歇的县令叫醒,孟县令到的时候还一直打呵欠。
孟县令看着李师爷几人围着一个大木头,打着呵欠,泪眼迷离道:“呵啊,秋民啊,你这堆木头是什么?还特地叫醒本官”
小叔公和李长江看见县令,弯身作揖,“在下(草民)见过县令”
大兴朝的百姓除了犯罪或者在公堂上对朝廷命官行跪拜礼,一般时候是不需要行跪拜大礼的,大瑞村的村民跪拜李师爷是天生对官员的畏惧,一听是县衙的师爷就要下跪,不过这些小叔公是知道的,李长江是看见小叔公作揖也跟着行礼。
孟县令摆手,“不必多礼”
孟县令本就不是什么摆架子的官员,说完接着拿袖口擦了擦眼泪,啊,真是困,李秋民这厮,不知道打扰人清梦天打雷劈吗?何况他昨天通宵刚用完膳躺下,要命了,他最好是有重要的事,不然过两天的粮税事务,就多干点活了。
李秋民不知道县令想什么,不然他可以等铁片打好再叫县令的,“大人,这是大瑞村的童生,名李生,乃是下官当年读书的同窗,这是李长江,这李长江制作了一种碾谷机,只要把稻谷放进去就可以把稻谷打好”
孟县令霎时间就清醒了,呵欠也不打了,看向旁边的木头,“这就是碾谷机吗?”
“是的,大人,这就是碾谷机”
孟县令叫了个机灵的衙役去拿点稻谷过来,现在本来就是秋收时节,不到一刻钟衙役就拿了一小捆稻谷回来。
李长江早就把碾谷机装好了,抓了一把稻谷给孟县令示意一番,“大人,只要把稻谷放进去,然后一直踩下面的脚踏就可以了”
李长江看着孟县令来了兴趣,闪到一旁,给孟县令让位置,孟县令踩着忍不住一直打稻谷,没一会儿就把稻谷打完了,看着大斗里面的谷子,兴奋道:“这碾谷机倒是好用,对百姓有大用啊”
李师爷看着孟县令兴高采烈的,故作神秘道:“大人,这碾谷机还有别的用处”
申时,李意卿放学后撑着油伞往家走,踩着零零星星的雪,冷风一吹,跟着瑟缩一下,疾步走回家。
李意卿到家的时候两位舅妈已经在家里学着发豆芽了,昨儿爹娘连夜泡了豆子,今天捞了出来,刘氏和葛氏学得很是认真。
李意卿跟大人打好招呼暖了暖身就去看两个妹妹了。
“哥哥,你回来了”李意兰在床上跟妹妹玩耍。
“嗯,意兰在玩什么呀?”李意卿看着玉雪可爱的妹妹,声音软了软。
李意兰头上扎着两个坨坨,加上大眼睛双眼皮的,冬天又捂白了很多,看着很是可爱。
“在跟妹妹玩”李意兰说着,把正在爬行的妹妹拦着,小妹看着眼前姐姐的脚,抱了上去。
“呀,呀,啊”小妹嘴里说着婴语,口水直流,看得李意卿赶紧拿着口水巾擦了擦。
李意卿拿着拨浪鼓在小妹的耳旁轻轻晃动。
李意竹转头看着拨浪鼓,抓起来晃“啊,啊”
三兄妹玩了一会儿,姥姥和两个舅妈进来看了几个孩子一眼,就打算回家了,毕竟豆芽这个事儿也不难,而且姥姥每天都要过来,差不多申时就能回家,有什么事也直接跟家里人说了。
家里人在发豆芽,李意卿的重点都在读书上,冬天抄写练字也是一种磨炼,南方的湿冷,手掌一露出来,冰凉刺骨,有时候写着,字一下子歪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最近冬天,天色亮的晚,爹娘晚起点,豆芽见过几天已经发好了,今天要去县城卖。
吴氏昨天交代了杨氏今天要去县城卖豆芽,让大哥和二哥在半道上跟他们一起去县城看看情况。
下园村到县城比大瑞村近一点,所以在半道上汇合也是常理,吴启亮兄弟俩头上的伞已经有一层积雪,说明站那也有一会儿了。
“大哥、二哥”
“妹妹、妹夫”
一伙四人也没磨蹭,叫了一声吴启明帮着推车大家就走了,实在是冷,聊天在家什么时候不能聊。
没多久四人到了吴氏夫妻俩一直摆摊的地方。
“大妹子来了,哎哟,这天气可烦人”胖姐说着,又搂了搂衣服,抖了一下。
“嗳,来了,最近天气不好,出来晚了点”吴氏说完看胖姐好奇的看着他们,又扭头“呐,这是我大哥二哥,今儿我们是出来卖点东西”
吴氏也不知道怎么跟胖姐说要卖的菜,毕竟胖姐就是卖菜的,大家都熟了,挺难为情的。
不过……
“你们要卖菜啊?”尽管衣服包着胖姐大半张脸,吴氏还是从胖姐的脸上听出来一丝不情愿。
这县城这么大,胖姐可不会以为只有她能卖菜,她家也不缺钱,这年代没点东西也不会吃得这么胖,她家可是在县城有自己的肉铺的,不过固定的铺位就需要交税钱了,她来这边卖菜只是贴补点家用而已,如果吴氏在旁边卖的话对她肯定有点影响的。
“嗳,胖姐,你放心,我们不在这边卖的,这不是冬天好不容易弄了点新鲜的菜挣点钱好过年嘛”
“这冬天还能有新鲜的菜呢?我可都买好久的青菜萝卜了,偶尔才有那么一点韭黄的”胖姐说着又看了看推车上四个明显大木桶。
“还能骗你?我拿给你看”吴氏说着打开木桶上面的盖子,掀开里面包着的一层布,示意胖姐看了看。
“这是什么菜啊?我卖菜这么久可没见过,冬天还能长这么好呢”胖姐看着里面鲜嫩的豆芽,有点惊奇。
吴氏笑笑没说话,胖姐看了也意识到这是别人挣钱的生意,不好再开口。
这会儿李长江已经把水烧开了,吴氏给四人都冲了桂花羹。
“妹妹,这可好喝,清甜可口,大冬天早上喝上一碗,暖乎乎的”吴启明边喝边赞叹不已。
连不爱吃甜食的吴启亮都觉得好喝,四人吃得很快,李长江准备带着两位舅哥到城东那边卖豆芽。
不过……
吴氏悄悄地走到胖姐旁边轻声细语道:“胖姐,你想卖这个菜吗?”
“大妹子,啥意思哈?”
“我们教你这个菜怎么弄,你今天带我们去找张府的吕管事”
“这…妹子,你们不是也认识吕管事嘛”胖姐可是奇了怪了,这好好的生意还教给别人?而且吴氏也认识吕管事。
“不瞒您说,这个菜不难,细心的人几天就差不多琢磨出来了,我们也就先挣个几天,不过想要弄好也得几天,我知道你不止认识张府的吕管事,您看?”吴氏说完也不说话,让胖姐自己慢慢想。
胖姐沉吟片刻就道:“成,我带你们去找吕管事,还有张府附近的郭家,迎客来酒楼看看”
这可把吴氏喜了,没想到胖姐认识的富贵人家还不少呢,最后大家商量一下,胖姐和吴氏及吴启亮两兄弟一起去,李长江看着两家的摊子。
“叩,叩,叩”
“谁啊?”
张府的门房开了门,是位穿着褐色棉衣的老人,看了看胖姐,两人倒也认识。
“过来送菜吗?”
胖姐上前对着门房笑了笑,手上的三文钱顺手就递到了老人的手里,道:“张伯,今天我大妹子有新鲜的菜,过来问吕管事要不要嘞”
张伯看了看胖姐后面的吴氏三人,转身往府里走“跟上吧”
天气冷了,府里的管事和大丫鬟们可不爱走出来。
四人往张府里面走,期间老人,也就是张伯嘱咐几人不要乱走乱看。
吴家三兄妹还是第一次到这么富丽堂皇的府上,就是李家爷爷当年还是地主的时候修的房子也比不上这里的一个院子。
厨房,吕秀芝脸色沉重,最近冬天没有什么新鲜的菜,张府就是有钱主子也不能顿顿只吃肉,这有钱人,衣食住行可都有要求的,尽管吃食是厨娘负责,可她是厨房的采买,主子不满意吃食,她也落不着好。
红儿过来的时候,吕秀芝还脸色阴沉看着厨房里的人。
“吕管事,门房的张伯带了胖姐过来,说有新鲜蔬菜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