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赵无忌赵宁,是网络作者“天使之翼飞扬”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穿越大明崇祯五年,成了个小秀才,面临的现状是:国家连年大旱,民变纷起,后金围困,民不聊生……身为无财无权无势的三无青年,拯救国家和民族这种重任——他当然是义不容辞!小秀才也有颠覆江山之大能,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开创盛世!...
主角:赵无忌赵宁 更新:2024-05-14 10:0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无忌赵宁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由网络作家“天使之翼飞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赵无忌赵宁,是网络作者“天使之翼飞扬”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穿越大明崇祯五年,成了个小秀才,面临的现状是:国家连年大旱,民变纷起,后金围困,民不聊生……身为无财无权无势的三无青年,拯救国家和民族这种重任——他当然是义不容辞!小秀才也有颠覆江山之大能,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开创盛世!...
赵无忌眼看无事可做,便去了操场,陈国宝等人正在训练刺杀,一人一把长枪,练得热火朝天,赵无忌看了一会,也去找了把枪,找了一个靶子刺了起来。
待到傍晚,家丁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训练,拖着疲惫的身躯,三三两两地往食堂走去,赵无忌就去地里找宋应星,到了地头一看,宋应星和李守财两人正兴致勃勃地蹲在田间,不知道正在讨论什么。
赵无忌走上前去,招呼道:“宋先生,李师傅,去吃饭吧。”
宋应星回头一看是他,便说道:“赵公子自便吧,老朽现在还不觉得饿。”然后转头又对李守财说道:“所以,老李,我觉得,这个土豆和红薯,在这边一年两熟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来看,一般是这样……”
赵无忌无奈地摇摇头,一脸苦笑,这还真是个老科学家兼工作狂啊,眼看是劝说不动了,只好转身自己去了食堂。
赵家庄的食堂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供应家丁和工匠们伙食,叫第一食堂;另一个则是负责家丁们和工匠们家属的伙食,称为第二食堂。
第一食堂的饭菜相对第二食堂要好一些,基本每天都有肉食,第二食堂虽然没有肉,但由于捕鱼队的努力,鱼倒是不缺。
赵无忌进了食堂,一路和熟识的人打着招呼,排队打了一份晚饭,跟陈国宝,韩林等人围着一张桌子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偶尔取笑一番韩勇的饭量。
赵无忌也叫人给宋应星和李守财送了一份饭食过去,宋应星对土豆和红薯的兴趣非常浓厚,赵无忌怀疑自己如果不给他送饭的话,估计他多半会忘记吃晚饭。
第二天一早,赵无忌起床后打了一套拳,然后跑步一个时辰,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宋应星正在门口等他。
原来宋应星昨天和李守财在地里聊到深夜,今天一早又想起了肥皂来,于是便想去工坊看看,没想到工坊门口有守卫,没有赵无忌的命令谁也进不去,老头只好过来找赵无忌。
肥皂目前是赵无忌的主要赚钱来源,为了防止技术外泄,赵无忌就在工坊门口布置了守卫,此时天色尚早,赵无忌便说道:“宋先生,且先随我吃过早饭,然后学生带先生去工坊,如何?”
两人于是便去了食堂,宋应星还是头一次见到食堂,眼看赵无忌也和家丁、工匠们一起,排队打饭,心里不由暗暗称奇。
当天的早饭是粥,包子,一小碟咸菜,宋应星说道:“公子,刚才没看到有人收费,难道这食堂是免费的吗?”
赵无忌嘴里咬着半拉包子,点了点头,说道:“不但他们吃饭免费,他们的家属,吃饭也是免费。”
宋应星伸出大拇指:“公子真是宅心仁厚。”
饭后两人来到肥皂工坊,肥皂工坊共有工匠三十人,负责人叫王玮,也是西北过来的,父母双亡,为人谨慎仔细,看到赵无忌前来,急忙上前见礼。
赵无忌跟王玮介绍了宋应星,说道:“这位是宋应星先生,以后就是咱们赵家庄的技术总监了。”
王玮递上一盘刚做好的肥皂样品:“按照公子吩咐,在肥皂里添加了香粉,染料,制作出来了香皂。”
赵家庄的肥皂都是统一的黄颜色,加入了部分染料和香粉,外形上也特意制作的圆润光滑,做好的香皂香气扑鼻,摆在一起五颜六色,非常好看。
赵无忌点点头:“做的不错,一会给我带几块,我有用处。”
宋应星进了工坊以后就兴致勃勃,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不时和王玮交流一番,赵无忌陪了一会,想起魏国公府之约,便跟宋应星打了个招呼,便带着王玮给他的香皂样品离开了工坊。
赵无忌来到魏国公府,跟门子报上姓名,说道与徐管家有约,便有仆人回去禀报,没多久便回来,领着赵无忌进去。
魏国公府占地甚广,自明朝开国元帅徐达以来,经过徐家二百多年的经营,气势恢宏,威严肃穆,那仆人领着赵无忌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偏厅,厅中一个老人坐着喝茶,看到赵无忌进来便起身招呼:“赵公子,好久不见。”
这老人五十余岁,面容清瘦,正是魏国公府大管家徐德。
赵无忌也连忙施礼:“好久不见,徐管家一向可好?学生这边有礼了。”
徐管家伸手请赵无忌入座,赵无忌坐定后,又有仆人上茶,赵无忌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盏,说道:“听说徐管家对肥皂也有兴趣?”
徐管家哈哈一笑:“是啊,最近我听说南京城中,有人售卖一种唤做肥皂的物品,清洁清洗效果都非常好,购买者众多,那日东园诗会我也在场,这才知道肥皂是赵公子庄园所产。”
“赵公子收容了四百多名难民的义举,我也听说过了,赵公子人品高雅,令人佩服,想必这肥皂的技术赵公子应该是不肯转让的了。”
“我的意思是,不如两家合伙开一个店铺,股份各半,专门销售肥皂,赵公子以技术和人力入股,我国公府则出价两千两白银入股,如何?”
赵无忌略一沉吟,没有直接回答,却问道:“请问徐管家购买的大米花技术,可曾获利?”
徐管家笑着说道:“托赵公子的福,上个月开始已经回本了,和赵公子的合作很愉快,所以打算和赵公子再次合作。”
赵无忌说道:“两家合作开设店铺可以,但是国公府的入股资金,我认为四千两比较合适。”说着站起身来,把带来的香皂样品放到徐管家身旁的桌子上。
“徐管家请看,这是我们新研究出来的香皂,肥皂适合清洗衣物,香皂适合洗手,洗脸,请徐管家一观。”
徐管家拿起一块香皂,先是闻了闻,然后便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起来,过了半晌才说道:“这香皂售价几何?”
赵无忌说道:“初步打算售价是肥皂的两倍,徐管家请想,若是南京城人人使用香皂,一个月香皂能卖多少钱?若是逐步扩散到外地,外地的需求下,又能卖多少钱?四千两银子,我觉得不贵。”
徐管家一时踌躇起来,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清丽的女声:“赵公子言之有理,四千两确实不算贵。”
小说《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话音刚落,一个白衣女子走了进来,夏日的微风轻轻吹动她的衣衫,明媚的阳光透过国公府偏厅上的雕花窗楹,星星点点地洒在十七岁的少女的身上。
少女看着赵无忌,嫣然一笑:“这位就是赵无忌赵公子吧?我是徐怡。”
徐管家连忙站起来,对赵无忌介绍说道:“这就是魏国公爱女,郡主徐怡。”
赵无忌看着眼前的美女,容貌艳丽,巧笑嫣然,一时也是微微一怔,不过他马上就回过神来,低头一礼:“在下赵无忌,见过郡主。”
徐怡随意地摆摆手:“坐吧,徐叔,你们在谈肥皂的事情吗?”
徐管家连忙把两人的谈话内容,跟徐怡学了一遍,徐怡听后点点头:“可以啊,四千就四千,上次的大米花合作的不是也很顺利吗?”
她转头看向赵无忌:“赵公子真是多才多艺,既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名篇,也能发明大米花和肥皂这样畅销的商品,徐怡佩服。”
赵无忌谦让道:“哪里哪里,在下也是一大群人要养活,所以才无心学业,一心研究这商业小道,实在惭愧。”
徐怡说道:“赵公子宅心仁厚,收容难民的事迹徐怡也听说过了,李府尹对公子的印象很好,赵公子发明了肥皂之后,手下的难民也有了生计,大可重拾书本,钻研学业,待明年乡试一举中魁,博个封妻荫子,也是一桩美事。”
赵无忌摇摇头:“熟读圣贤书,写好八股文就能治国了吗?很多人,坐而论道,无人能及,起而行之,则百无一是,赵某耻于与之为伍。”
徐怡笑道:“赵公子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呢,”她转身又看向徐管家:“徐叔,这事我做主了,四千两可以给他。”
随后又对赵无忌说道:“赵公子慢坐,徐怡还有事情,先告辞了。”
赵无忌连忙站起相送,徐怡走后,徐管家沉吟了一会,这才笑着说道:“赵公子号称第一才子,不妨给两家合作的店铺起个名字,如何?”
赵无忌想了一会,说道:“不如就叫做庆记商行吧,庆祝我们的合作,也希望商行今后,吉庆有余。”
徐管家说:“好,好一个庆记商行,就依赵公子之言好了。”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具体的合作事宜,魏国公府在城中正好有一处店铺,原来是米行,生意比较清淡,正打算停业不干,恰好可以作为庆记商行的所在地,店铺中的掌柜,小二也齐备,换个招牌就可营业。
徐管家又唤人取了四千两银子的银票,交给赵无忌,又使人写了两份契约书,两人一一签名,交换了契约书,这笔生意就算是谈成了。
生意既然已经谈成,赵无忌便起身告辞,徐管家一直将赵无忌送出国公府大门,方才转身回去。
徐管家送走赵无忌,犹豫了一会,就来到徐怡书房,看到她正在书桌前练字,便上前说道:“郡主,赵无忌已经走了,契约书也签完了,四千两银子也交给他了。”
徐怡不慌不忙,挥毫运笔,字迹秀丽,不一会便写完一张,轻轻地放下手中毛笔,这才转身说道:“徐怡答应他四千两银子,徐叔想必是心中疑惑,觉得价格过高吧?”
徐管家说道:“是,这肥皂售价不过四文一枚,香皂价格或许会高一些,但是充其量也就七八文一枚,两千两银子已是不少,四千两的话,小老觉得有点偏高了。”
徐怡绕过书桌,走到一旁的紫檀木椅子上坐下,伸手示意徐管家就坐,这才说道:“赵无忌此人,才气纵横,智商高绝,是我平生仅见。”
徐管家悚然而惊,他知道郡主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在南京的勋贵圈子里面,一向有女诸葛之称,能得到郡主这么高的赞誉,看来自己对赵无忌还是估计过低了。
徐怡继续说道:“发明大米花,肥皂,把全部身家压到难民身上,结果还能绝处逢生,不但难民们有了活路,他自己也赚到了钱,足见他商才惊人;又能写出春江花月夜,得到钱谦益,张岱这样的名家高度的赞誉,又可见其文采斐然。”
“虽然如此,但是我总感觉,他还有太多的才能没有显现在世人面前,南京城内的英才俊秀,我徐怡也见得多了,但是他与别人都不一样。”
“虽然他已经给世间这么多的震动,但是我总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牛刀小试而已,他隐藏了自己真正的力量,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徐管家大惊说道:“难道他竟然是个野心之辈,图谋造反?”
徐怡不禁哑然失笑,说道:“徐叔,你想哪里去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少女的目光由娇憨慢慢又转向深沉:“这个人能力超强,我看不透他。”
“如今我大明江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赵无忌的能力大的可怕,将来也许他会是个治世能臣,匡扶天下,护佑百姓;也许会是个乱世奸雄,祸乱苍生!”
“但是,从他收容难民这一事来看,我觉得他不会是曹操那种乱世奸雄……”
她停了一会,没有说话,半晌才扭头看向徐管家:“徐叔,我投资肥皂生意,投资的不仅仅是肥皂,而是他这个人!”
“四千两银子,只因为我相信他,相信他的眼光而已!他既然开口要价四千两,他就会有把握给咱们赚到至少八千两!“
”四千两银子到底是贵还是不贵,徐叔,咱们且走且看罢。”
赵无忌得了四千两银子,心中欢畅,一路信步而行,他还不知道徐怡在背后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心里正在盘算着这笔钱该用到什么地方。
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他必须手头有一支强大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挽救这飘摇中的华夏河山。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人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且刘备也屯兵数万于曹操后方,伺机联手袁绍,前后夹击曹操。
在兵力远远少于对方的情况下,曹操就是突出奇兵,奇袭乌巢,断了袁绍军的粮道,致使袁绍军心不稳,曹操亲自率领精兵,与袁绍决战于官渡,一举破敌,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才有后来的天下三分。
小说《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温体仁知道崇祯皇帝最恨有人造反,这一块是他的逆鳞,触之即死,是以便唆使手下,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了下去,只盼通过打击孙元化,来实现打击周延儒的目的。
这时只见御史余应桂挺身而出,说道:“臣余应桂,弹劾登莱巡抚孙元化,山东巡抚余大成,有负天恩,枉顾职守,致使孔有德叛乱,祸乱山东,危害社稷,首辅周延儒收受孙元化人参,貂皮贿赂,举荐孙元化,也负有失察之责,也应一并处分。”
兵科给事中李梦辰也站出附议,说道:“孔有德造反,一路杀官破县,何以对孙元化另眼相看,轻轻放回,此必是孙元化与孔有德早有勾结,图谋造反,皇上不可不察。”
又有御史路振飞出列,禀道:“皇上,山东如今糜烂一片,山东巡抚余大成,登莱巡抚孙元化两人乃是罪魁祸首,其罪当诛,又有首辅周延儒,包庇二人,意图开脱,也应一并获罪,严加责罚。”
周延儒气得浑身发抖,但是他一向涵养甚好,过了片刻,平息了一下心情,这才出列说道:“皇上,臣从未接受过孙元化任何贿赂,臣之所以力保孙元化,也非想要包庇于他,实在是孙元化人才难得,当初宁远一战,轰死老奴努尔哈赤的火炮,就是元化带人建造,其人精通火炮,擅长铸炮,火炮技术,在我大明无人能出其右。”
停了停,他又继续说道:“孙元化从师于徐光启徐大人,孙元化为人如何,徐大人想必是最清楚不过的。”
礼部尚书徐光启此时也在场,此时他年岁已老,今年刚好七十岁,德高望重,深受崇祯皇帝信赖,听闻周延儒提到自己的爱徒孙元化,心忖这次是躲不过去了,当即也颤巍巍地出列说道:“皇上,老臣有话要说。”
徐光启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任皇帝,堪称三朝元老,便是崇祯也不能不给他个面子,当即便温言说道:“老大人有话请讲。”
徐光启定了定神,方才说道:“孙元化乃是老臣门生,登州兵变,他御下不严,用人失察,其罪当诛!”
“然而诚如周首辅所言,孙元化天资聪明,勤勤恳恳,自从上任辽东以来,直至登莱,一路裁减兵源,节省辽饷,为国家节省了大批银钱,又安抚难民,研究西学,于火炮一道,颇有建树,乃是难得的人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有罪在身,诛杀此人,一了百了,但是何不使他将功折罪,利用其擅长火炮的长处,为我大明继续效力。”
说完这一席话,已经是气喘吁吁,崇祯连忙使人看座。
这时次辅温体仁也站了出来:“皇上,徐大人言之有理,周大人身为首辅,怎会收受贿赂,此必空穴来风,信口雌黄,孙元化人才难得,皇上还是使他戴罪立功吧。”
崇祯原本深恨孙元化,原本山东一片太平,只因余大成,孙元化两人无能,本来还想使二人派人增援祖大寿,结果按下葫芦起了瓢,不但没有救出来祖大寿,反而把原本平稳的山东也弄得一片战火,糜烂千里。
孔有德起兵反叛至今已有半年之久,至今官军仍然束手无策,这让朝廷的面子往哪放?孔有德反叛闹得越久,崇祯心里就越是生气,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属用人不察的余大成,孙元化两人。
本来崇祯早已下定决心,若是孙元化两人死在乱军之中,倒也罢了,如今被乱军放回,岂能轻饶他们,所以孙元化刚进京城,便被抓到京城镇抚司,严刑拷打,奈何孙元化坚称没有造反,拒不认罪。
周延儒一向深获崇祯信赖,徐光启又是三朝元老,两人双双力保孙元化,崇祯一时也有些动摇,尤其是徐光启所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孙元化虽然有罪在身,但是这样的能臣,也许让他戴罪立功,才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一向与周延儒不对付的次辅温体仁也赞同释放孙元化,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几乎就是代表了朝廷上大部分朝臣的声音,自己若是轻轻放过孙元化,岂不是说明自己这个皇帝,就任由群臣摆布,虽然自己满腔怒火,但是也不能不遵循群臣的意见,如此一来,自己天子的威严往哪放?
想到这里,他一时又改变了对孙元化轻轻放过的心思,开口说道:“孙元化虽然人才难得,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毕竟大错已经铸成,若是放过此人,此后再有人犯下滔天大罪,岂不是也可以以人才难得而脱罪?”
周延儒一听,心里一沉,看来皇上是不打算放过孙元化了,他偷偷瞥了温体仁一眼,暗骂温体仁老奸巨猾,明明是想处置孙元化,却装作赞同自己的意见,出列力保孙元化,结果造成皇上的逆反心理。
原本上朝之前,他已暗中与徐光启通气,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徐光启三朝元老的地位,保住孙元化一命,如今看来,皇上心意已定,自己却是无力回天。
崇祯皇帝正想宣布对孙元化的处理,此时又有一人出列,禀曰:“臣听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今头等大事,并非处置孙元化,而是应该如何应对孔有德这贼子。”
崇祯一看,正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张凤翼,此人擅长兵事,又有识人之能,陈奇瑜,洪承畴,卢象升等名将都是他一手发掘出来的。
张凤翼也知孙元化是个人才,又善于揣摩上意,知道崇祯深恨孙元化,倒是大部分因孔有德而起,所谓处置孙元化,只是皇上无力应对孔有德,而把怨气发泄在孙元化身上罢了。
他擅长兵事,当即出列,想要为崇祯皇帝解忧,只见他继续说道:“此前连续围剿孔有德失利,只因所用非人,臣保举右佥都御史朱大典为山东巡抚,朱大典深谙兵事,才略过人,定然能不负陛下所托,剿灭叛贼孔有德。”
朱大典闻言,当即出列:“臣朱大典,愿为皇上,披坚持锐,讨伐逆贼!”
小说《大明之穿成秀才定江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