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权阿扎失里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穿越大明,我把侄子的皇位抢了》,由网络作家“时空旅行者的蓝白情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穿越大明,我把侄子的皇位抢了》,是作者“时空旅行者的蓝白情怀”写的小说,主角是朱权阿扎失里。本书精彩片段:十来岁,但也是他们的孩子王,经常带着他俩惹事生非,私下的感情非常好。发生改变是在太子朱标突然离世后,朱皇帝跳过了秦王、晋王、燕王几个年富力强,战功赫赫的嫡子,立了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也就是大明的合法继承人;这下他们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帝皇家最后一点温情随风而逝,虽然朱皇帝一直在刻意维持这份亲情,但他自己也心里清楚,这只是他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全文穿越大明,我把侄子的皇位抢了》精彩片段
这个晚上,悲催的朱权不仅丧失了自主择偶权,搞不好还得多个弟弟或者妹妹!
(朱权:万恶的封建社会啊!)
皇太孙府,大宁的战事同样引起了朱权大侄子的重点关注;
齐泰、黄子澄两人侍立在皇太孙朱允炆前,作为朱允炆的第一谋士,现在的齐泰还没有显山露水,但已经深得大皇太孙的信任。
朱允炆虽然是朱权的大侄子,但他只比朱权小一岁,两人从小还经常在一起玩,更是朱权的跟屁虫,那时候他们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这里面还包括燕王朱棣;
朱棣虽然比他们大了十来岁,但也是他们的孩子王,经常带着他俩惹事生非,私下的感情非常好。
发生改变是在太子朱标突然离世后,朱皇帝跳过了秦王、晋王、燕王几个年富力强,战功赫赫的嫡子,立了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也就是大明的合法继承人;
这下他们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帝皇家最后一点温情随风而逝,虽然朱皇帝一直在刻意维持这份亲情,但他自己也心里清楚,这只是他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也是为了避免争储的事情发生,别看他对一众儿子都很好,但是他是有底线的!
就是谁也不能打他位子的主意,有想法都不行,那是他留给朱标一脉的;
儿子不在了,那就给孙子!
朱允炆对与自己从小长大的朱权戒备心是最少的,毕竟跟他年龄相仿,还是一个少年郎,最重要的是庶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皇位竞争;
他现在最忌惮的是二叔秦王、三叔晋王、四叔燕王,不仅手握重兵,还都是跟他父亲一样的嫡出,也就是说有权利竞争皇位的人。
朱允炆不把朱权放在心上,但他那些谋士可不这么想,他们对任何有实力的皇子都很警惕,齐泰站出来敲起了边鼓:
“殿下,臣听说这次大宁之战,宁王爷表现出了很高的军事指挥天赋,指挥所部1万铁骑和朵彦三卫的三万精骑,三战三捷,打的鞑靼大汗也速迭尔十几万大军丢盔弃甲;
斩首三万骑,俘一万,自身战损仅五千,就是冠军侯再世也不过如此啊!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边城还在沉睡中
一队队骑兵开出了大宁城,一人双马,一匹马上骑着骑士,另一匹马上驼着盔甲、军器和半月的干粮、肉干、饮水等物资,朱全一身合身的盔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干粮用的是炒面,便于携带,自然不是这个时候的产物,朱权还在寻思着什么时候把方便面搞出来,塞外作战口粮保障才是第一位的,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这一次出塞作战,朱权在物资保障上是花了大量心思的,首先在武器配置方面,他并没有选择火枪,而是选择了传统的冷兵器;
弓箭、雁翎刀、马槊和用于抛射的短矛,投矛长四尺,每人五支;
马槊长一丈二,用于集群冲锋、破阵时。
另外还携带了大量的炸炮(大明产地雷),毫不夸张地说是武装到了牙齿,这三千铁骑是大宁最精锐的野战兵力。
朱权选择悄悄出城,也是为了出敌不意,对付鞑靼用于劫掠的游骑兵,必须要比他们更机动才行。
大宁卫各地军屯、民屯的谷子和高粱正在抓紧抢收中,今年老天给饭吃,风调雨顺,又没遇到虫害,大宁治所内的粮食都丰产,一亩多收了三五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笑容;
华夏农人的要求就这么简单,辛辛苦苦一年,只要地里的收成好,他们就非常的知足,粮食就是华夏人的命!
李五是军户,在军中的职务是小旗,从七品,管着十个军士,听起来品级挺高,要知道文官知县才正七品,论起来还是副县职,但武官的品级跟文官完全没办法比,他充其量就是一个佃农头头,管十个佃农。
大明开国初有军兵350万,让他这样的小旗官就有几十万,多如牛毛,全国卫就有400多个,洪武年间全国总人口也才6千万左右,养350万军队显然是不可能的;
直接裁撤会引发动乱,老朱就整出了这个卫所制,全部军屯,按照品级授予一定的土地,实行世袭制,平时种地,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除了上交一定比例的官粮以外,其他的就用于部队的日常生活,初期基本能自给自足。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军队安置问题,同时也让因为战乱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有效耕种,对明初人口和社会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弊端就是军队的训练跟不上去,那些武官为了让军户多打粮,节约开支,农闲时根本不会去训练,拉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是一群农夫。
当然这个授予一定的土地是仅限于总旗以上的武官,小旗和军士是没有的,他们只负责种地,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战时出征也会得到一些赏赐。
按例,李五领的是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粮食丰不丰收跟他关系不大,但在卫所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这么回事,国家根本不会给他们发一粒的月粮,他们的月粮全靠军屯;
粮食产量高,武官老爷们就会多发他们一些粮食,军户们就能吃得饱一点,如果减产或者欠收,大家都饿肚子去吧。
在地头收粮的李五笑的合不拢嘴,他在不断地催促手下的军兵干活利索一点:
“弟兄们,今年谷子丰收,百户大人说了,等粮食入仓,每户多加3斗!”
他手下的十个军户听完后顿时欢呼起来,在大明一斗合18斤,3斗就是54斤,这已经是很高的赏赐了,老婆孩子也可以吃上几顿饱饭。
军户王小七一脸担担忧地问道:
“小旗,小的听说关口那边鞑子又偷过来了,有好几个总旗的粮食被抢,死了不少人,咱们这边是不是也听到消息了?”
李五的那心情一下就被王小七给弄没了,他也是听说了的,百户为了稳定军心不让说,每户还多赏赐了3斗粮,就是想着尽快把粮食收回卫所内,鞑子的骑兵来去如风,杀人如麻,只有躲在受近的卫所里才安全。
被搅了好心情的李五冷哼一声道:
“王小七,3斗粮都堵不住你那张破嘴,没有的事,几个小毛贼而已,有我大宁十数万大军在,他们能翻起什么浪花?
再妄议军情,扰乱军心,小心百户大人扒了你的皮!”
王小七一听百户大人要扒了他的皮,顿时吓得把脖子缩了起来,嘴巴也非常明智地闭上了,但他从李五的反应上已经猜出来了,今年的鞑子可能闹的更凶。
“都还愣着干嘛,抓紧干活,还要不要三斗的赏赐了!”
李五的话让所有人的手上动作变得更加利索,鞑子来了,就是没有赏赐干活也得利索一点,早一天将粮食收完运回卫所,早一天安心,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可不敢被天杀的鞑子抢走了,老婆娃子还等着吃食呢。
大宁卫沿边大大小小十几个卫所,上百个屯粮点都在日夜不停的抢收粮食,鞑子的到来让所有人都变的紧张起来,粮食就是命;
一车车金灿灿的粮食正在往就近的卫所运,大宁王府的各级官员在有条不紊的组织收粮和入库,根据宁王的旨意,今年所有的粮食都要运回到大的卫所贮存,那些防卫力弱的小型卫所都要被放弃。
“小旗,狼烟!放狼烟了,鞑子来了!
最新评论